我们目前课题会用到新物体识别实验吗?
(资料图片)
1 概述
人类的认知功能一般可通过读写语言来评价,而动物的认知功能则需要通过其学习记忆的情况进行评价。建立不同的行为学实验方法,通过比较实验动物的实验结果判断其学习记忆情况。在众多的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中,新物体识别实验正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及应用。
根据啮齿类动物具有喜欢探索陌生事物的天性,Ennaceur 和 Delacour 于1988年报道了一种非奖赏性的、简单的认知记忆实验模型——新物体与新位置识别实验,用于检测啮齿类动物的记忆能力。该模型根据动物对见过的熟悉物体和没有过的新物体的探究时间的长短来评价被测试动物的记忆能力,即当被测试动物未遗忘环境中见过的熟悉物体,便会用更多的时间探究没有见过的新物体;当被测试动物遗忘了见过的熟悉物体,则动物对环境中没有见过的新物体和见过的熟悉物体的探究时间应基本相同。
新物体识别实验是在模仿测试人类失忆症的识别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价的是啮齿动物的物体识别记忆能力。该模型是建立在啮齿动物对新异物体的自发探索行为的基础上的,且该模型不像迷宫学习中必须剥夺动物饮食或在避免水淹动机下进行学习记忆,也不像被动回避测试中给予动物电击等负性强化让动物学习记忆。所以该模型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让动物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记忆测试,能够更好的模拟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学习记忆行为。而且该任务是通过一个试次(3-5 分钟)的学习来获得记忆,这使得它与迷宫任务相比,对实验过程中记忆阶段的划分更敏感,更多的依赖于记忆过程。因此,该模型越来越多的用在评估药物对记忆的作用研究上,并进一步探讨动物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2 实验应用
2.1 认知功能障碍研究
新物体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对认知功能障碍及其防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阿次海默病、亨廷顿病及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物体识别常以相关的动物模型为基础,对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临床前研究。
2.2 阿尔茨海默症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简称 AD,是一种以脑组织萎缩、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老年斑(senile plaque)形成和大量的 β- 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为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 65 岁以后的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渐进性退行性疾病[7], 又称老年痴呆。患有该病的老年人,常伴有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病理表现。随着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阿尔茨海默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控制 AD 的发病率亟待解决。由于 AD 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可能参与致病,如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因此建立有效且具有研究价值的 AD 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通过建立不同病理表现的 AD 动物模型,进行物体识别实验,可知 AD 动物模型的非空间记忆的损伤程度,然后结合其它空间记忆的实验,能够较清楚的了解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AChE-I )对减缓老年痴呆具有较好的作用且毒副作用最小。
2.3 亨廷顿病的应用
亨廷顿病 (Huntington disease),即为遗传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病,表现为异常运动和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多像跳舞一样不由自主,故又称舞蹈症。 该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三方面,即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虽然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目前却用新物体识别实验验证出认知缺陷在亨廷顿病的早期即可出现,但记忆损害的模式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所见遗忘不同,后者病的患者是记住新信息能力被首先破坏而对老信息的回忆相对保留,亨廷顿病患者对记住近期材料和回忆的信息同样困难。
2.4 精神分裂症的应用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有学者认为,认知功能损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 导致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 改善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需求。随着人们医疗技术的不断推进,判断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和手段也在逐步提高,如脑电生理学评估法、神经心理学评估法、脑功能呈像法等,但在精神分裂症研究早期,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可用来初步评估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也可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
3 新物体识别实验应用前景
新物体识别实验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如中枢性疾病及其治疗药物的基础研究,小胶质细胞、海马区细胞的研究等药物研究领域。新物体识别实验具有使实验动物在自由活动状态下进行学习记忆测试的优点,且其实验装置简单,实验步骤少,试验时间可控,一般实验时间短。因此,未来新物体识别实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